供應鏈管理是近些年來企業管理中的熱門話題,實際工作中,我發現很多朋友其實本身就在從事供應鏈的相關工作,卻渾然不知,他們往往對如何根據公司戰略來設計、匹配相應的供應鏈,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管理和控制,缺乏相應的理解,今天我就與大家通過案例來聊一聊供應鏈管理。
每一個公司都會按照發展戰略和差異化定位來設計與公司相匹配的供應鏈,好的供應鏈設計會為公司戰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甚至像戴爾公司一樣,供應鏈自身已經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供應鏈設計不好,則會拖累公司發展,嚴重的會直接拖垮企業,例如大家熟知的2012年就已轟然倒下的柯達公司,這些我們會在以后再單獨聊。
供應鏈戰略匹配的步驟
好的供應鏈戰略,我們往往分為三步來實現。
一、識別公司與行業的供應、需求的不確定性
以戴爾為例,他們所在的個人電腦業務,屬于典型的訂單驅動型業務,某款電腦上半年還熱賣的某款電腦,到了下半年銷量就有可能直線下降;也有可能新品前期打市場,后期會突然熱賣,需求暴漲。行業內供應端和需求端都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二、深度理解公司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對行業和公司的不確定性識別完成后,就是要深度理解公司現有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它往往包括并不局限于
應對數量變化的應對能力
縮短貨期的能力
處理產品多樣化的能力
創新能力
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
應對供應端不確定性的能力
顯然,戴爾的現有供應鏈團隊完全具備以上相應的供應鏈端的管控要求和能力。
三、實施戰略供應鏈匹配
通過以上兩個步驟,我們可以清晰的識別出戴爾公司對于交期、靈活性及客戶定制化都有很高的要求,他們更需要是快速響應的敏捷型供應鏈,而非汽車行業內普遍適用的精益型、效率型供應鏈。這種匹配實施,不僅僅是供應鏈戰略需要匹配,其下屬的包括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物流管理等等分支戰略也同樣需要匹配,形成從下而上的高度戰略統一。
我們再來看戴爾是如何通過開創性的供應鏈設計,充分管控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流通,以供應鏈平臺整合,成功的實現終端客戶、配件商、生產商的無縫集成,從而快速成為個人電腦全球最大的制造商的。
物流
首先,我們來看看物流,戴爾公司創新性利用電子商務繞開了分銷商、零售商而直接面對終端客戶,也因此可以更好的理解客戶需求,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壓縮了銷售成本,并通過電話、網絡實時的引導客戶來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電腦配置,對應的需求計劃也更為準確和有針對性。
同時戴爾公司集中化管理生產和庫存,直到收到客戶的訂單才實施最后的組裝工作。此舉也使戴爾在最大限度壓縮庫存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充分滿足終端客戶多樣化選擇。在同行友商普遍保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庫存的時候,戴爾卻把庫存壓倒了3-5天。這就猶如武林高手過招,戴爾此時已經占據了先手。比如英特爾出了新的芯片,當友商還在消耗庫存的時候,戴爾卻可以早于同行幾周時間率先把配置新芯片的電腦推向市場。在“買新不買舊”的電腦市場中,此種供應鏈優勢直接轉化成了公司的戰略優勢。
所有電腦廠商最頭痛的是配件降價問題,每次降價后都需要先消耗掉庫存的硬件才能以市場低價采購。這時企業將有兩個選擇,要么自己承擔差值,繼續壓縮電腦業本就不厚的利潤率;要么轉嫁于終端客戶,卻會因價格沒優勢而銷量下滑。這兩個場景想必都是公司不想看到的。而戴爾公司卻可以依賴訂單化生產,從容的面對這些問題,搶占市場先機。
信息流
戴爾精益的供應鏈設計,也確保它信息流的流通順暢及時而不失真。他們通過供應鏈流程的優化和再造,極大提升了信息的流轉速度,通過與配件商的信息交流,實現以信息流換庫存的目的。戴爾提供實時的庫存、需求數據平臺,供應商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隨時查看戴爾的庫存情況從而來實時調整自己的生產計劃,通過對客戶需求和庫存信息的交換,有效的防止了供應鏈中常常出現的“牛鞭效應”,而戴爾公司也同時可以掌握著全球170多個國家5萬多家供應商的排產與庫存情況,真正做到信息流的雙向無障礙流通。
舉個例子,當一個新產品推出市場,相應的供應商的工程師會直接在戴爾工廠辦公,提供技術及客戶服務指導。當終端客戶反饋有產品故障發生時,戴爾會與供應商工程師一起做故障判定,確認為產品故障時,可以第一時間叫停生產線,結合戴爾的物流管理,他們的庫房中并沒有產成品的庫存,戴爾可以把因產品故障造成的損失壓縮到最小化。
資金流
戴爾的資金流同樣受益于精益的供應鏈設計,他們通過極致的庫存管理,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基本持平,他們的資金周轉周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6天,換句話說,戴爾已經可以用其他人的資金來運轉自己的生意!充足且正向的現金流確保了公司的應對風險和持續發展能力。
未來企業間的競爭,不再是產品與產品,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只有像戴爾公司一樣創新供應鏈,充分整合內外部資源,實現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高效流通,實現企業競爭中的供應鏈優勢,才能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